为考功名赴临安
明清时,参加科举成为平民百姓出人头地的重要途径。
如你在电影电视中所见那样,那些文弱书生需长途跋涉,从家乡赶往大的城市去应考。
学政考棚就是当时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普洱(今思茅地区)四府学子考试的场所。这里举办的是最 初级的考试,考中即为秀才。秀才仍需要不断努力,考中举人,最后经过殿试,才能金榜题名成为进 士。
写出了《聊斋志异》的蒲松龄19岁即中秀才,但他的秀才一当就是半个多世纪,一生考试不止的他直到72 岁才成为贡生,相当于举人的副榜。
建水的学政院考棚占地6000多平方米,房舍整齐对称,共有百余间。六进的院落各有不同的用途,住宿、 办公、考试……当时考试颇为严格,一人独占一间狭小的屋子,递小纸条之类的作 弊手段是无用武之地了。
考试以成败论英雄。或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或沮丧而归继续学习,总之,在重儒轻商的那个时代,走仕途为不 二之选。
而今天,学政考棚之外就是建中街,街市的热闹衬出了学政考棚的冷清。那些书生们该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 下了吧?不过,也并非那么沮丧,考而不中的书生或许可以寻到机遇做个小买卖,有朝一日衣锦还乡 ,谁敢不敬?
小贴士:
1. 学政考棚明代旧址在城内东南隅,清康熙三十年(1693年)移建至目前位置,为云南提督学政定期至此举行院 试的考场。考棚纵深150平方米,面宽40余米,房舍栉比,以甬道为中轴线严格对称,成四进院布置,庄严肃 穆,给人以层层奋进之感,最后一院为学政署。光绪年间维修后,现保存完好。
2. 位置:位于城内的建中街中段。若想继续文化之旅,还可参观县城内的崇正、崇文、焕文书院。
3. 散聊几句:想来当年的书生真不那么幸运。为了应考,十年寒窗苦读都在《大学》、《中庸》几本书内打转,没从 书里学到有关谈恋爱的间接经验,应试途中或借居的大户人家里有小姐暗送秋波,或夜投古庙挑灯夜读时狐仙鬼姝 主动红袖添香,缺乏实战经验的书生一见娇媚女子,马上一颗红心就捧了出来,爱到死心踏地,痴男怨女的故事由 此而生。
转自
建水旅游网:
http://www.ynjstra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