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国老人的工作台上堆满了大量的辞典书稿。亚心网记者 张万德 摄
这部词典收录古今成语2.4万条,新成语七千条,对两千条人们存在谬误的成语进行了勘纠,共计320万 字,当大红色封面的《汉语成语大词典》样书交到王兴国的爱人景萍的手里时,她百感交集:丈夫在编纂词典的十 年里不仅不为冷言冷语所动摇,还放弃了官位。“是坚持和对成语的痴迷成就了这部词典。”景萍说 。
1米多高的书稿
8月5日,记者在乌市西虹东路见到了王兴国,他今年55岁,身材高大健壮,看上去很普通。书桌一角整齐 地摆着70厘米高的词典初稿,最上面的稿纸都已泛黄,变得很脆。初稿旁还放着四叠校稿,王兴国说,因为成语 中许多字很难认也很难打,所以打印稿的差错很多,自己用了14个月时间校了4遍,“最初校的时候不用戴眼镜 ,第二遍时开始戴眼镜,而最后一遍则是借助放大镜校完的。”
“怎么会想起编一本成语大词典呢?”王兴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一气写下夸父逐日、炮龙烹凤、载歌载舞等 一串成语,让记者读。
读完,他指出记者的读音错误:“夸父的‘父’读fu的三声,而不是四声;炮龙烹凤的‘炮’,不应该读p ao,
GHD IV Hot Pink Styler,而应读一声的bao……”他说,很多人都会这样误读,是源于一些成语词典的误导。
记者了解到,王兴国于1983年毕业于新疆大学历史系,当过秘书、老师。因职业经历和兴趣原因,王兴国 喜欢逛书店看字典、词典。一次,当他看到一本成语词典里把“耳提面命”解释成“提着耳朵,当面训斥或吩咐他 ,表示严格要求”时非常生气,他认为这违背了成语的本意,“耳提”应指贴着或附着耳朵叮嘱他,表示教诲的殷 勤恳切;“随珠弹雀”正确写法应是“隋珠弹雀”,因为隋珠即隋侯之珠,传说蛇为报答隋侯救命之恩而从江中衔 出的一颗宝珠……随着发现的谬误的增多,王兴国有了自己编成语大词典的想法。
“不自量力”八小时之外的行动
从2001年起,王兴国一回家就猫进书房,在书桌前一坐就到凌晨,有时甚至通宵不眠,即使睡着,突然想 到一个成语他也立即开灯记下。当妻子景萍得知他这么玩命是为了编成语词典时,忍不住泼冷水:“你又不是语言 学家,只是一个公务员,一本大词典要多少专家一起编,就凭你一个人,简直是天方夜谭”!
一年后,景萍见丈夫不为她的打击所动,就看了几页成语初稿,结果“觉得还像一回事”,她说,王兴国的年 轻时记性特别好,看过的书不仅能准确记下内容还能记下相应的页码。
王兴国时任东山区民政局局长,只能利用业余时间编词典。每天熬夜,时间久了,王兴国觉得体力不支。20 05年,经过反复思量,他决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当一名普通的公务员,潜心研究编纂《汉词成语大 词典》。
退位后,王兴国有更多时间去查资料、泡书店,
ghd rare,编纂成语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但仍有数百条成语不能准确全面地解释,为此,王兴国到儿子就读的浙江大学呆了 4个月,其间,
ghd purple,他查问了约1200部文献典籍,还专程考察、访问了多处成语典故所在地,终于攻克了自己存疑的数百条成语 。
磨砺十载终成书
2006年6月16日,全国书市在乌鲁木齐召开,王兴国在书市上认识了原东方出版社的副社长于波。当天 ,于波跟着王兴国到他家仔细看了他的初稿,一周后,就从北京打来电话,让王兴国不要把书给别家出版社。听了 这话,王兴国开心极了。此后,于波会常打电话来询问编纂的进度,直至今年词典出版,两人已成为无话不说的好 朋友。
8月7日,当记者给现任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华语教学出版社辞书部主任于波打电话,问他怎么会看上一个普通 人写的大词典并力争出版时,他说,这点就同记者发现一个好选题一样,凭的是职业敏感。
于波说,看完王兴国编纂的初稿,他觉得这是一本全息解读,全方位透析汉语成语的规范性、多功能的成语词 典,而且这本成语大词典除了容量大、释义准外,更大的特点在于增加了成词的感情色彩、语法结构和类别划分, 在解释实词的同时对“之、乎、者、也”等文言虚词予以解释,将它们的含义在成语结构中的关系交待得很清楚。 同时,对近二千条容易语读、误解的、语用的成语还给予了提示性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