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昆明5月21日电 (胡远航) 从婚恋交友网站的蓬勃兴起,到面对亿万观众的电视互动相亲,再到“随手拍解救大龄女青年”微博的迅速蹿红, 不知从何时起,婚恋交友这件原本羞涩而私密的事,在中国变得越来越公开和高调。然而,外表的躁动并没有让更 多的人找到合适的交往对象。
21日在此间召开的当代中国婚姻家庭文化变迁之“剩男剩女”学术研讨会上,组委会专家公布了一份“剩男 剩女”婚恋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目前适婚未婚的单身人群有1.6亿人,被婚恋困扰人群达2.8亿人。调 查显示,相对经济窘迫的“剩男”,“剩女”多为高智商、高学历、高收入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而在经历过刚被叫“剩女”时的急躁和担忧后,现在有很多大龄女青年对于“被剩下”显示出前所未 有的坦然。
日前,记者随机抽选了30位昆明“剩女”进行调查,调查中,一位30岁的高级白领张丽萍的观点最具有代 表性。她认为,未来的丈夫要有梁朝伟的外貌加蔡康永的口才;要能够顾及到削苹果、剥虾壳这类小事来照顾她; 不一定要有肌肉,但要爱运动;要有学问,最好对某种东西有深度研究以便让她产生持久的崇拜感。另外,她认为 好男人还要适当有点“坏”。
尽管张丽萍目前还没遇到这样的男性,但她没打算放低自己的择偶标准。在中国,和张丽萍一样想法的女性为 数不少,而曾经对于儿女个人问题心急火燎的父母们也开始逐渐接受事实。
华中师范大学两性学博导祝平燕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今,中国女性更加注重婚姻的质量以及在家庭中 的地位。而剩女之所以有能力徘徊在婚姻的围城之外,与她们摆脱了对男性的经济依附并由此产生的婚姻需求有着 密切的关系。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性别与参与式工作室主任赵捷说,尽管“剩女”有能力“剩”,但“剩男剩女”从来不 是仅仅关乎这一个群体的自身问题,他们涉及到一个时代、一个社会,
cheap louis vuitton。
“自由是发展的本质,‘剩’意味着现有空间不够,意味着现有标准的桎梏,‘剩男剩女’某种程度也是当事 人对社会文化的抗击,这也指引着我们国家的公权力要以人为本,建构一套社会机制去慢慢适应这个社会现象,而 不是单纯的让人去适应机制。”赵捷说。
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念、社会信仰,中国各个时期出现了不同的择偶标准。改革开放前,嫁给军人是当年女性的 理想。改革开放以后,女性择偶时把知识分子摆到了较高的位置。到了上世纪90年代,
mbt online,功利主义渐行,女性择偶观中的实用主义倾向愈演愈烈,
mbt shoes,“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成为一部分女性的共识。进入21世纪,
mbt shoes sale,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80后一代进入适婚年龄,作为中国最早一代的独生子女,他们对感情的表现尤为 渴望,形成“闪婚”与“杯水夫妻”等现象。(完)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