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ck Search


Tibetan singing bowl music,sound healing, remove negative energy.

528hz solfreggio music -  Attract Wealth and Abundance, Manifest Money and Increase Luck



 
Your forum announcement here!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 Free Advertising Board | Post Free Ads Forum |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Directory | Best Free Advertising Methods | Advertising Forums >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Directory > General Free Advertising Directories

General Free Advertising Directories This is a list of general free advertising directories.

Reply
 
Thread Tools Search this Thread Display Modes
Old 05-18-2011, 04:57 AM   #1
clboosee
 
Posts: n/a
Default 高三男生压力大跳楼身亡 母亲责怪自己期望太高

  本报记者 樊未晨

  悲剧发生

  对于黑龙江的一位妈妈来说,2011年2月28日深夜,已经变成了“永夜”,因为那个深夜,她的儿子纵 身一跳,把自己17岁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黑暗里。

  这个网名为祝小约的孩子是黑龙江省一所省重点中学高三的学生。去年年底开始,小约决定参加艺考,于是便 开始了紧张的艺考培训和一轮轮的艺术考试。

  小约的理想学校是中国传媒大学。艺考的过程虽然很紧张但还算顺利。2月25日,小约参加完中国传媒大学 在北京举行的“三试”后回到黑龙江,但是仅三天之后便跳楼轻生了。

  一切发生得太快了,“他根本没给我留一点儿时间,让我再做点儿努力。”儿子的突然离开,让小约妈妈忍受 着“尖刀剜心”般的痛苦,同时在一个个无法入眠的黑夜中,另一种更加无边的痛苦也在纠缠着她:是不是我给他 的压力太大了,才让他走上绝路?这些年我做错了什么?

  反思家庭教育

  小约妈妈一遍遍地回想着儿子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试图从中找到这个悲剧的缘起。

  小约从小就是一个聪明又贪玩的孩子。

  他上小学时比同班的孩子小一岁(当时教委规定孩子7岁入学,小约是6岁上学),小学三年级时又跳了一级 ,跳级以后“仍然保持学习成绩中上等”。

  “小升初”时,小约考上了哈工大附中,“报考那个学校竞争非常激烈,100个孩子中只能录取一个。”从 小约妈妈的话语中,完全能听出儿子是她的骄傲。虽然小约的成绩一直不错,但是中考发挥得并不太理想,仅以几 分的差距与理想的哈师大附中失之交臂。

  小约又回到了他的出生地读高中。这可能是小约学业历史上的第一次失利。

  家乡的这所省重点高中在高一时就文理科分班,在选择文科还是理科问题上,小约与父母产生了 很大的分歧。

  小约从小就喜欢阅读。“刚上小学时,他就已经能独立阅读,并能读故事给其他同学听了。”妈妈从小就培养 小约的阅读兴趣。曾经,小约的阅读水平是妈妈的骄傲。

  小约的阅读兴趣十分广泛,小说、散文、动漫、哲学、神话……

  文理分科时,酷爱阅读的小约当然希望选择文科,但是,家长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希望儿子选择理科 。

  这次分歧以小约的失败告终。

  “我说服他的理由是他的语文成绩,”小约妈妈说,小约虽然阅读面很广,口才好,能够出口成章,但是,小 约的作文成绩却不理想,“他的思维方式总是与众不同,高考作文是有一定套路的,他总是独树一帜不按着套路来 ,所以成绩总是不高。”

  因为喜欢张扬个性不能拿语文高分,小约不得不“弃文从理”了。

  但文科仍然是小约的最爱。小约还会到他喜爱的地理老师家去上课。文科班的学生考地理,小约也把考题做了 一遍,结果小约的成绩是70多分,文科班的学生平均成绩比他低很多。

  为了给孩子选择好的任课教师,妈妈托学校领导把儿子插进了“快班”。这所学校同届有20个平行班,仅有 这么一个“快班”。每个月的月考学校都要排大榜,只有考试成绩排在全校前60名的学生才能留在快班,后面的 学生就要降到普通班。而普通班的学生如果考试成绩能进入全学年的前60名则有机会进入到快班。

  快班巨大的学习压力,加上小约的成绩在快班排得比较靠后,高一的小约非常郁闷,“他总是说烦,不开心。 ”

  后来,家人决定让小约回到普通班。到了普通班,小约的名次提高了,在班里能排到10名左右,情绪也慢慢 好了起来。“他甚至说过要靠自己的能力考回快班。”妈妈回忆说。

  进入高三以后,小约坚定地告诉妈妈他要参加艺考。

  “我从来没有想过让孩子参加艺术考试,他有学习语言的天赋,我过去一直计划着让他报考外语专业,但是孩 子的热情感动了我,为了给他一个圆梦的机会,我同意他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小约妈妈说。

  在小约妈妈看来,这似乎是儿子回归文科的最后一搏,同时,小约妈妈也觉得艺考的考题更加海阔天空,更能 发挥儿子的聪明才智。

  但是,让妈妈没有想到的是,儿子的选择似乎像是赌博:“他只想考中国传媒,其他学校全都不考虑,根本不 给自己留后路。”妈妈让小约也参加了吉林大学的艺考,“总得有个垫底的。”

  从备战艺考到参加艺考,小约就像上满了发条,一直处在极度兴奋的状态中。妈妈回忆,从2月13日正式考 试到2月24日结束中传媒的三试,小约似乎很少睡觉。“每天我睡的时候他都还没睡,夜里醒来迷迷糊糊地看到 他还在鼓捣,早上也是他把我叫醒,我真不知道这些天他到底睡觉了没有。”

  到现在为止,小约妈妈一直都在深深地自责,责怪自己没有早点儿发现孩子一直处在极度疲惫的状态、责怪艺 考结束后儿子想休息一天自己却只让他睡了半天就把他轰去了学校、责怪自己没能意识到孩子是在走独木桥、责怪 自己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到了高中又扼杀他的兴趣、责怪儿子上高中后自己就很少跟他聊天、责怪自己对孩子 一直期望太高、责怪自己要求儿子“一定要出类拔萃”……

  孩子内化的压力是一个无法看清的心灵黑洞

  其实小约妈妈并没有给小约太大的压力,他们夫妇对小约的期望其他家长也会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好呢 ?但是,为什么悲剧偏偏发生在小约身上呢?

  “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忽视一个现象:孩子承受的压力有一些是来自外部的,但是更大的压力是孩子把外部的压 力内化了。”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说。

  孙云晓介绍,一个人习惯的形成通常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被动阶段,这时人们的行为更多的表现为遵从 ,遵从外在的要求和压力;第二个是主动阶段,这时人的行为更多的表现为认同,认同来自外部的要求和压力;第 三个是自动阶段,这时人已经把来自外部的要求和压力完全内化了,行为的动力来自自己。

  当到了自动阶段,孩子把承受这些压力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当成自己必须、应该做好的事情。“这个力量是 巨大的。”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那么多大家眼里的“好孩子”选择了自杀,因为他们更容易把外部的压力内化,当他们做 得不够好时,他们更加不原谅自己,他们对自己更加不宽容。

  孙云晓至今也无法忘怀一个13岁的宁夏小女孩。小女孩在小学毕业典礼的当天上吊自杀了。她的爸爸妈妈看 到孩子的遗书时悲痛欲绝。孩子写道:爸爸、妈妈,我是个差生、我没考好,我上不了重点中学,我死了,可以给 你们省10万元。

  这对父母想了又想,他们从来没有跟孩子说过考不好还要花10万元钱的事。只是跟邻居议论过:×××是花 钱上的中学,六年下来差不多得花10万元。谁知道这个无心的闲聊却让孩子认真了。

  “你要知道,什么叫童年恐慌啊。童年恐慌就是,儿童由于面临巨大的压力,不能理解、不能承受,而产生的 一种焦虑。而这种恐慌正在越来越厉害地在未成年的孩子中弥漫着。”孙云晓说,这么巨大的恐慌和压力被孩子内 化了,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呀!“同时,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孩子正处在一个‘暴风骤雨’的时 代,他们容易偏执、容易走极端。”

  “因为我们的教育目标是成功而不是幸福,”孙云晓说,虽然父母、学校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些时候 并没有直接把压力抛给孩子,但是却有意无意地、有选择地给孩子呈现信息:我们常常告诉孩子考上大学是成功的 ,却没有告诉孩子,“没有考上大学,即使摆个小摊仍然可以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常常吓唬孩子,如果不好好 学习,父母就要付出更多辛苦,却没有告诉孩子,这些辛苦是爸爸、妈妈能承受的;我们常常告诉孩子,如果不好 好学习就会辜负了老师和父母,却没有告诉他们努力的过程更重要,只要努力了就一定有收获,这样的人生就应该 是快乐的幸福的……

  为了激励孩子,我们在孩子面前铺开了一条没有退路、没有出口的道路。

  于是,从小到大,孩子们默默地毫无选择地内化着周围强大的要求和压力,而大人们往往对此浑然不知,也就 无从感受这种内化的压力到底有多大。“它成为一个心灵的黑洞,正在给孩子造成致命的伤害。”孙 云晓说。

  “当孩子的压力内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寻找解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孙云晓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有好 的引导,孩子可以释放掉心里的压力,重新轻装上阵,否则,很有可能误入歧途。

  贴近孩子的心灵最重要

  “教育的关键在于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孙云晓介绍,这里所说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并不是一味地对孩子好, 而是尊重孩子和了解孩子。

  “我能理解这个孩子没能学文的心情,其痛苦一定不亚于失去一个情人”,孙云晓自己就是一个酷爱文学的人 ,因此他非常理解小约没能学文时的深深的无望感。

  小约妈妈也在心里无数次地检讨她和丈夫当初的做法。

  “其实,孩子上了高中以后我对他就不太了解了。”小约妈妈说。

  由于孩子初中时的学校是在哈尔滨市区,为了照顾孩子,小约妈妈把工作调到了哈市,高中,小约又回到了家 乡,可妈妈没能再把工作调回来。这样,她上班就要很早出门,晚上也会很晚回来。为了保存体力,小约妈妈通常 晚上九点之前就会睡觉。此时,在高考重压下的小约,每天却过着极为紧张封闭的生活,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要从家 里出发,晚上到家妈妈通常都已经睡觉了。

  父母和小约的沟通已经非常少了。

  这时的小约仍然酷爱阅读,因此,每天晚上的时光对于小约来说是非常自由的,他会大量阅读。

  “我觉得这种大量的阅读一定会影响他的学习,所以,经常过一小段时间就没收一次他的书,但是,没收了他 还会买,他的零花钱几乎都用在了买书上。”小约妈妈说。“我现在最大的失误是,只知道没收他的图书,给他腾 出更多的时间学习,而没有坐下来跟他沟通,走进他的心灵。”

  旅美学者,著名的家庭教育和家庭快乐专家王占郡曾这样跟记者形容家庭教育: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0”, 好的家庭教育是在“0”上不断增加“正数”,孩子长大以后会遇到无数的挫折和困难,这些都是一些“负数”, 一个人身上的“正数”如果足够大,那么他就有足够的能力削减这些“负数”的影响,如果一个孩子身上没有积累 足够的“正数”,那么这个孩子就会缺少抵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就会出现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心理学博士李文道指出,世上没有哪个父母能做到不犯错误,也没有哪个父母能为孩子抵 挡住所有的挫折和困难,家长唯一能做的,是尽可能地贴近孩子的心灵,与他们树立良好的关系,在恰当的时候给 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尊重,在关键的时刻给他们及时的引导。

  高考+艺考让孩子身心俱疲

  无法回避的是,小约是个正在承受着高考压力的高三学生。

  “每年的中考、高考季到来的时候,都是孩子心理出问题比较集中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更容易听到孩子自杀的 悲剧。”孙云晓说。

  2005年,“国内五城市未成年人发展联合调查”课题组对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学 生感到压力最大的三个方面依次是:“升学和考试的压力”、“课业负担过重”和“父母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另 外一项由安徽省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采用抑郁自评量表,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进行的调查表明,初一学生中抑 郁症状所占比例超过一成,到了高三这个比例达到了56.8%。

  过大的高考压力无疑也是造成小约一家悲剧的原因之一。

  “学校里没有了音乐课,没有了美术课,甚至没有了体育课,从早晨6时一直到晚上9时,高三的孩子都被困 在教室里一套一套地答题。”小约妈妈说,孩子临走前的那个晚上,曾反复跟她说:人类的“贪欲”太大了,把地 球都给毁了,孩子盯住妈妈的眼睛,坚定而果断地说:“我要去拯救地球,妈妈记住这是我的遗嘱! ”

  “一个17岁的少年,概括人类即将毁灭的根本原因就是‘贪欲’,多么准确而恰当。是我们太‘贪’了!” 小约的妈妈说。

  除了高考,小约又加上了艺考的枷锁。

  “经历过艺考的家长都不会忘记那些个天昏地暗赶考的日子。”小约妈妈说。

  所有的艺术类学校的招生考试都集中在年初的一二月份,而最后的合格成绩是在四月份后才公布,因为不知道 孩子能拿到哪个学校的合格证,家长们只好像无头的苍蝇,乱考乱撞,带着孩子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马不停 蹄地赶考。

  “我们只是参加了两个学校的艺考,从2月13号到2月25号,几乎一直在马不停蹄地赶场,早上出门,从 考场出来常常已经到了晚上八九点。还有家长让孩子报考了10多所学校,付出的辛苦和劳累可想而知。”小约的 妈妈说,因为有些学校考试时间发生冲突,有的家长甚至带着孩子在两个城市之间来回地奔波。孩子来不及休息, 有时只能在出租车上啃面包,换服装。一个学校又一个学校的考试;一个专业又一个专业的考试;一个专业的一试 、二试甚至三试……

  确实,承受着这种压力的并不是只有小约一个人,但是没有出事的孩子并不意味着就不痛苦。不少同学在得知 了小约的事情之后表示:不是我们不想这样做,是我们还没有勇气。

  高考的压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艺考的不规范也确实让不少考生和家长抱怨。谁也不会认为小 约的选择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他的选择却再一次给我们敲响警钟。

  刚刚过去的4月是艺考公布“三试”结果的时间,小约妈妈得到通知,小约已经通过了中国传媒大学的“三试 ”。这个消息让她陷入了更大的悲伤之中。

  小约妈妈是个坚强的人,她一直在反思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己的失误,但是,无论多么深刻的反思,也无法换回 孩子的生命了。

  拯救孩子

  ――小约妈妈的手记

  虽然每一寸的回忆,都令人肝肠寸断,但我还是强忍着灭顶的痛苦,把这段经历说出来,为我那永别了的宝贝 ,也为了那些千千万万还生活在不快乐的校园里的孩子们。

  听说过“草莓族”的孩子吗?在今天的校园里生活着一大群像草莓一样鲜嫩、柔弱的孩子,他们生活在顺境之 中,生活在父母百般的宠爱之下,没有经历过任何挫折和苦难,所以不能抵抗外界哪怕一点点的压力,只要稍微碰 碰他们,他们就被挤压破了,情感上、行为上、思想上,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时候,在成人看来不足 挂齿的事情,在这些孩子看来却是天大的事情、要命的事情。这种现象非常具有普遍性,我们的教育 该怎么办?

  同时,在高考的阴影下,孩子们始终生活在一种有形的压力和无形的担忧之中,久而久之,这种担忧慢慢淤积 于心,使孩子们感到生活是那么不快乐,甚至恐惧。

  无论我怎样痛心疾首,怎样撕心裂肺,都无法召唤回我的儿子了。亲爱的孩子,你是妈妈一生的骄傲,你是一 个有独特思想的人,你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浪漫,那里既神秘又高远。你满腔热忱研究戏剧、研究文学、研究地理、 研究中医医术、甚至研究魔术……你看西方哲学,你读北欧神话,你也迷恋动漫,好像没有你不涉足的领域,你的 意愿是“拯救地球”,而我的目的也和你一致,我要提醒地球上那些幸福的妈妈,要关注孩子、理解孩子、肯定孩 子、夸奖孩子、扶持孩子……

  但愿这些文字可以拯救年轻的生命!

  但愿我的努力可以抚慰我悲伤的灵魂!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
  Reply With Quote

Sponsored Links
Reply


Thread Tools Search this Thread
Search this Thread:

Advanced Search
Display Modes

Posting Rules
You may not post new threads
You may not post replies
You may not post attachments
You may not edit your posts

vB code is On
Smilies are On
[IMG] code is On
HTML code is Off


All times are GMT. The time now is 12:05 PM.

 

Powered by vBulletin Version 3.6.4
Copyright ©2000 - 2024,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 Free Advertising Message Boards | Post Free Ads Forum